51柯罗《孟特枫丹的回忆》 Memory of MortefontaineCamille Corot1864  柯罗代表作《孟特枫丹的回忆》,融合了自然风景的关键元素,营造出完美和谐的图景。优雅的大树、波澜不惊的广阔的水面,安静的人物形象沐浴在柔和、弥漫的微光中。以高度的宁静感,浓缩了抒情与诗意的世界,具有梦幻的浪漫主义内涵。
52惠斯勒《灰与黑的排列:艺术家母亲 Whistler's MotherJames Whistler1871  惠斯勒认为:「艺术的任务,是揭示观察事物表象之下的东西。」《灰与黑的排列:艺术家母亲》,在离散和重叠的轴线系列里,组织呈现了简化、分析性的研究。画面提供了视觉对位法的某种形式,线条的棱角支配了画面,惠斯勒的侧影与支配性的图像风格形成共鸣,提供了视觉形式的对照。画作预言了50年后才开始的几何抽象风格。
53贝尔特 • 莫里索《梳妆台前的女子》 Hide and seekBerthe Morisot1873  印象派杰出的女画家贝尔特 • 莫里索,试图把光的效果完美化。《梳妆台前的女子》中,光落在皮肤上的变化,和裙子上的方式形成了对比,这是大师级的手法。莫里索倾向于用更加准确、而非抽象的风格创作,画作常集中于女性,对其日常的室内生活进行了更加广阔的研究。
54埃德加 • 德加《舞蹈教室》The Ballet ClassEdgar Degas1874  这幅《舞蹈教室》是印象派画家德加,「芭蕾舞女」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,颠覆传统规则的「快照」式构图,呈现了印象派对捕捉当代生活主题的激情。生动的笔法、明亮轻盈的色彩带有印象派的典型特色。画作还巧妙运用了日本版画「中断」构图的戏剧性技巧,结合传统形式和现代技法,赋予日常生活以全新的现实活力。
55古斯塔夫 • 莫罗《在希律王前舞蹈的莎乐美》 Salome Dancing before HerodGustave Moreau1878  这幅莫罗的名作,取材于《圣经》故事。莎乐美是希律王的继女,希律王当初娶希罗底为妻时,先知约翰曾说:「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(因为希罗底是希律王兄弟腓力的妻子)。」希律王因为约翰的圣洁正直,和先知的身份,并没有动手杀他。据传美丽绝伦的莎乐美爱上约翰,然而约翰并不领情。后来,莎乐美因爱成恨。 一次宴会上,希律王见莎乐美献舞,甚是高兴,便答应满足她任何愿望。莎乐美在母亲希罗底的怂恿下,索要约翰的头颅。希律王虽万般无奈,但不好失信,只好执行。如愿后莎乐美将红唇印在约翰冰冷的唇上。莎乐美微闭双目,如梦游般踩着血迹舞蹈。细腻油彩描绘的浓艳画面,配合硬笔墨线雕塑的深刻细节,呈现出颓废而诡异的奢华幻象。
56雷诺阿《煎饼磨坊的舞会》 Dance at Le Moulin de la GaletteAuguste Renoir1880  《煎饼磨坊的舞会》描绘在巴黎蒙马特举行的露天舞会。画中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,阳光透过树叶形成跳跃的光斑,由近及远的形体铺陈产生多层次的空间节奏。光与影、明与暗和谐组合构成摇曳多姿画面,充分表现了印象派对现实生活中光色变化的高度敏感,色调气氛充溢着颤动、闪烁的强烈效果。
57乔治 • 修拉《大碗岛的星期日》 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of La Grande JatteGeorges Seurat1884  《大碗岛的星期日》用古典的风格表现现代生活,是修拉点彩画法的集大成之作。展现了19世纪末期,中低阶层涌入巴黎郊区大碗岛,享受河边漫步和野餐的图景。画作有着精心的构图和注重简化的几何形式,拥挤的人物似乎冻结在一个不交互的状态,形象的渐次后退给阴影的转换制造了强烈的深度感,效果梦幻而迷人。
58保罗 • 塞尚《圣维克多山》 Montagne Sainte VictoirePaul Cezanne1886  《圣维克多山》凹凸起伏的身形映现的闪烁的光影中。朴实有序的笔触呈现出体块严谨的造型,恰似一首和谐的色彩交响乐。笔触的走势排列、连接转换,交织为厚重而富于肌理变化的色块。构成了空间,也产生结构,形成对比和谐的秩序。色块、笔触、线条等抽象的视觉要素,从客观景物的图像中漂浮出来,形成具有永恒感的全新现实。
59勃克林《死岛》 Isle of the DeadArnold Bocklin1880  19世纪后半夜,象征主义画家试图将主题置于神秘和想象之上。勃克林最受争议也最精彩的作品《死岛》,峭壁林立,阴森可怖,所谓的白衣死神静立于船首,将灵魂带往不归之地。神秘的寓意画呈现了生死的对立,及对死亡的无尽思索,以前所未有的神秘和忧郁,创造出仿佛永远停留在梦中的奇特氛围,成为后世无数艺术家的灵感之源。
60保罗 • 高更《布道后的幻象》Vision after the SermonPaul Gauguin1888  高更借宗教传说与现实生活的结合,描绘《创世纪》中的故事。斜伸的黑色树干,将画面分隔为左下角的农妇和幻象两部分——带翼天使与雅各扭在一起难分难解,呈现出布道后内心的挣扎。高更有意夸张了前后景在透视关系上的比例。简洁的扁平化环境,强烈的红色背景,呈现出强烈的非自然主义,也体现出后印象派的主观画风。
61文森特 • 梵高《星月夜》The Starry NightVincent van Gogh1889  这幅梵高后期在精神病院创作的《星月夜》,旋转躁动的星云,金黄满月的漩涡,火焰升腾的柏树,被汹涌动荡的蓝绿激流裹挟吞噬,夸张手法描绘的变幻星空,仿佛看得见时光的流逝。天空下安睡的村庄是如此宁静而安详。淡蓝的色调,动感的线条,自由的时空感仿佛脱离现实的幻象,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臆想世界。 62亨利 • 洛特雷克《红磨坊的舞会》 Dance at the Moulin RougeHenri Lautrec1890  表现法国上流社会纵乐淫逸的旷世之作《红磨坊的舞会》,以讽刺手法和夸张笔触,描绘红磨坊这一「乐园」场面。疯狂的动作和麻木的神情,沉醉在纵情恣肆中虚度光阴。热烈嘈杂的氛围下,画面鲜明跳跃,笔触洒脱灵动,纸醉金迷,颓废无度的氛围充满动感和放荡,隐含着对时代和社会的嘲弄:颓废、冷酷、傲慢而疲惫。
63爱德华 • 蒙克《呐喊》The ScreamEdvard Munch1893  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 • 蒙克的《呐喊》,这个血红色残阳映衬下的痛苦的表情,成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之作。蒙克通过系列红黄交织的波浪线,挤压扭曲的面部表情,呈现出呐喊和尖叫的恐怖图景,尽端无动于衷的人影,强化了内心崩溃边缘的极致疯狂。正如蒙克所言:「只有一个疯子能画出它。」
64亨利 • 卢梭《沉睡的吉普赛人》 The sleeping gypsyHenri Rousseau1897 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卢梭的代表作《沉睡的吉普赛人》,描绘空旷冷峻的沙漠中,席地而睡的吉普赛人和一头雄狮。夜色朦胧,月光如水,充满了诗般的意境。卢梭用纯真无瑕的眼睛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,神秘莫测的情节和场景,为超现实主义画风增添了浓郁的异域情调。
65毕沙罗《蒙马特大街》 The Boulevard Montmartreon a Winter MorningCamille Pissarro1897  毕沙罗《蒙马特大街》以高视点,洞察了清晨繁忙的蒙马特街景。后退的林荫道,两侧的行人和建筑,构成简单而强烈的构图与透视感。草图般的笔触,点彩派的技法,加之淡雾弥漫的冬日效果,使画作在珍珠般柔和的质感之上,营造出强烈的喧嚣动感。
66康定斯基《构图八》 Composition 8Wassily Kandinsky1902  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康定斯基,认为「色彩和形式的和谐,从严格意义而言,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为原则。」《构图八》只运用最基本的几何形状和色彩,元素彼此协调而抗衡的分布于空间中,审慎地到达全体性的协调感。自由与约束的对比,呈现出直觉表现和有意抽象形式间的关系。
67毕加索《阿维尼翁的少女》 The Young Ladies of AvignonPablo Picasso1907  毕加索《阿维尼翁的少女》是20世纪最著名和享有盛誉的图像之一。五位裸女诱惑的望向画布之外。多样的视点、撩人的姿态、扭曲的面孔,粗粝的形体,使画作充满不安的力量。激进的几何风格,标志了立体主义的诞生。此画包含的元素被现代主义运动吸收,其理念不断的挑战着艺术世界和公众。
68克林姆特《吻》 The KissGustav Klimt1908  表现主义艺术家克林姆特的《吻》,描绘被金色光芒缠绕,跪在花园中强烈拥吻的男女,女子沉醉的同时浮现出羞怯而被动的神态,充满性的矛盾和奇幻般的压迫感。金箔和华丽的装饰覆盖下,性的愉悦和与之相邻的死亡阴影,汇聚成绝望边缘颓废而唯美的强烈爱欲,成为极具装饰性的爱情隐喻。 69亨利 • 马蒂斯《舞蹈》 The danceHenri Matisse1909  画中围成圈的舞蹈图案,从古典时代就被不断引用。野兽派代表马蒂斯的《舞蹈》中,扁平化色彩描绘的舞者,形成圆环图案,以有规律的动感布满画布。画作对色彩、线条和形式的革命性使用,为20世纪绘画两大重要运动,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埋下种子。
|